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

《依賴理論 Dependency Theory的對與錯?》

本章的題目為《The Latin American Conundrum》,是本書最精彩的一章,作者嘗試探討許多人心中一直存在的疑問,為甚麼南美國家的發展會落後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例如亞洲國家或中國呢?究竟依賴理論對於這個結果的解讀又是否準確呢?

作者首先解釋一個結構性的衰落,由於生產力問題,導致他國出口商品便宜,本國的貨品缺乏競爭力,在貿易上無法提高GDP,反而愈來愈貴,而且利潤大多被monopolistic industrial firms佔有。依賴理論者認為,窮的國家之所以窮是因為別國的操弄,與本國能力無關,because others are rich, rather than because they have failed,更有論者認為資源豐富的國家要成功不假外求,與生產力及技術無關,所以只要善用地大物博的優勢可解決問題。

事實上這個依賴理論無法解釋南美經濟落後的原因,只是將責任歸於已發展國家的壟斷與剝削,事實上依賴理論不適用於亞洲國家,即表示有些類似背景的國家並沒有像南美一樣陷入衰落的迴圈中,即使同為南美國家,智利的命運也優於巴西阿根廷等國。第二,外國投資亦可為本國帶來the creation of value in the host country in the form of jobs, demand for inputs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再者,論者常以為南美國家無還手之力任由擺佈,事實上,商品價格不是一直向下,而是有景氣循環,而統治者亦有能力甚至經常regulated foreign capital以調控經濟,比人操弄這個說法不成立。加上外資對於本土市場的發展十分重要,所以依賴理論站不住腳,反而作者指出南美國家是most protected in the world for most of its history,與別國無尤。學者Coatsworth及Williamson研究發現關稅愈高,發展愈慢,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所謂政變大部都係內在因素推動,外國勢力的干預只限於小國,大國如巴西阿根廷多數由於internally generated。

有論者指出南美文化是一種Hedgehog culture,保守抗拒變革,重視階級及家庭,傾向集權的管治方式,與歐美文化不同。作者不同意原因在於智利也成功發展經濟,南美各國發展亦不同,加上移民令南美國家存在其他來自歐亞的人,屬於這種文化的西班牙也成功民主改革轉型,所以文化層面解釋力有限,無法區別拉美國家的發展軌跡。

接著,不少學習認為是政策錯誤或制度問題,例如labour markets, banking system, legal systems and machinery的問題令政府無法調節經濟或作出正確決定,涉及產權分配及如何管控經濟發展。有學者亦認為HIstory, geography,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幾個因素影響經濟發展的結果,例如Rosemary Thorp認為interplay between institutions, geography and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institution-building決定了政權有多少能力在面對經濟問題時對症下藥 the capacity to change,Stanley Engerman and Kenneth Sokoloff則認為地理因素有重要,南美國家種植的農作物多數favored the formation of large plantations,相反加拿大美國favoured mixed farming with no economies of scale,令社會發展相對平等。Coatsworth則認為costly political conflicts令政策無法有效推行,變相令inequality問題更加嚴重,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作者認為這些分析均有部份道理,但並非宿命而不可解決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難以一概而論,必須逐個國家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