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 星期六

《瞧這些英國佬:英格蘭人的人類學田野報告》Kate Fox


睇左本有關人類學的書籍,覺得都市人的文化都幾有趣。呢本係講英國人的,當中有部份我覺得同香港人,特別係自己都幾似,但我又冇諗過自己點解會有呢種行為,以下我嘗試分幾部份黎講返作者的觀察。
第一部份: 飲酒
作者將飲酒的文化分做兩類,第一類係矛盾型,即係英國人,佢地飲酒需要有一個理由,唔會無情白事走去開酒飲。第二類係整合型,即係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飲酒唔洗睇場合,總之想飲就飲,好似當水咁飲,有次搭飛機見到西班牙人真係連飲幾杯啤酒,好似水咁,之但係英國人都飲好多酒喔,原因在於佢地會是但作D理由,例如見到朋友,有聚會等等,咁等自己可以順理成章咁飲酒。
第二部份: 渡假
呢個同我地都差唔多,但係作者指示渡假深層的意義,係在於脫離日常規律生活的時期,把日常約束、例行作息和限制擱在一旁,從平凡單調的生活帶我們到另一個現實世界。呢種渡假唔一定係指長假,可以係晚上和午餐時間也是迷你的禮教卸除時期, 甚至職場上的飲咖啡休息時間,可說是更小規模的禮教卸除時期。
佢叫呢種做閾限(liminality),並未挑戰或顛覆在此期間有時會被擱置的規範和法則,反倒是突顯及強化這些規則,提醒我們自己何謂正常與真實,確保我們回到現實世界時能乖乖遵守,幫助我們領會日正常生活與日常作息的條理,確定甚至限制。例如有時候我地會在星期六日表現出另類裝扮,生活風格及表面性格,都係liminality的一種,至於有咩作用作者就冇講,總之英國人有呢種傾向。
第三部份: 生活習慣
呢部份最有趣,例如考試與畢業典禮規則方面,考試前保持謙遜,或許是出於迷信,或為了避免考壞而出醜,但即使如願以償考出好成績仍要謙遜,考好的人要表現出吃驚的樣子,即使暗地裏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歸因於運氣好而非天份或用功,在考後慶祝活動上,按照慣例,所有學生同樣都要抱怨考完試不如與其興奮的那種掃興感覺。這就是許多學生包括我在內的慣常做法,原來英國人都會係咁。
另外,提到自己的宗教信仰都是不得體的行為,在英國,25%的英國人信有組織的宗教但並未積極參與該宗教的活動,24%的英國人精神上皈依國有組織宗教但實際上不歸屬該宗教,反映好多人有信仰都未必會返教會,香港都有唔少人係咁。
職場上行禮如儀的抱怨也是一種社交樞紐,讓大家可以互吐苦水,一起抱怨共同的苦惱和不平,藉此建立及強化共同的價值觀。儀式性抱怨是一種集體心理治療,不是戰略運用也不存有企圖,因為抱怨本身就是目的。言談之間,原來上層階級會說what,中層階級會說pardon,下層階級會說what。
至於穿著打扮,勞動階級的年輕人穿名牌服飾,喜歡穿品牌標誌大而顯眼的,中常及上層階級則認為穿著大大的名牌標誌很低俗,如果男士太講究衣著會被人視為同性戀,所以許多人的穿著都只是為了配合社會的口味。購物方面,男士購物是逼不得已,最好是買錯,那麼就可以證明自己是一個門外漢,把責任交給女士。即使係買左貴野,都要道歉,為自己的浪費行為讓人難堪而道歉;或者抱怨數落價格的離譜,表明自己的高消費能力
文化方面,超過80%的英格蘭人固定每天會讀一份日報,為自己最愛的消遣而閱讀的時間,往往比實際從事該消遣的時間更多。這就像我們追求iphone電子遊戲等產品,可能睇網上分析比較所花的時間更多。馬桶邊讀物,都是有用的階級判斷指標,有些中上階級有點做作,擺在廁所的書報雜誌似乎經過挑選,目的在炫耀已不再自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