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

《為甚麼日本單身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最近睇左本有關日本社會的研究,探討一下結婚的問題,書中列舉了不少我覺得幾有趣的發現。


1. 日本社會的結婚意識很強,雖然結婚的人不斷減少,但大家潛意識都會覺得結婚比不結婚要好。
2. 未婚者的人數不斷增加,而結婚後不生子的人數亦增加,兩個因素加起來令生育率更加低,關鍵不是要增加夫妻願意多生一胎,而是如何令未婚者有結婚的可能。
3. 在成為自己心靈支柱的國際比較上,日本人主要是另一半,佔65.3%,另外兒女57.4%,反而歐洲國家的心靈支柱是兒女,只有瑞典有70%的心靈支柱是另一半。
4. 另外是考慮離婚的理由,日本男士會認為多數源於生活習慣的差異,女士則會透過生活習慣差異去包裝金錢問題這個離婚的主要原因。
5. 單身者的恩格爾系數比較,即是指單身的人為了彌補沒有伴侶的生活,會較為願意花錢在自己身上,透過吃喝玩樂去充實自己的生活,所以個人消費甚至是食物方面的消費會比較高,有強烈的消費意識及品味去培養出成就感。
6. 研究調查亦指出人工高低其實跟結婚與否的關係不大,但大多數人都會將自己無法結婚的理由歸因於經濟問題,事實上即使人工愈高也不代表結婚的可能性愈大,中等收入相對而言的結婚數字最高。作者指出,要令一個男性有結婚的願意,必然是有某種因素令男性放棄經濟上的自由而結婚,而女士方面,則必須男士在經濟上提供的餘裕可以讓女士放棄目前的社會關係乎會考慮結婚,兩者最後都是金錢上的取捨。
7. 大部份日本男性都希望和年紀細自己很多的女士結婚,而實際上男士們都是和自己年紀相若的女士結婚,反映出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落差亦影響日本男性對於擇偶的看法而令他們持續單身。
8. 日本的愛情觀大部份都強調需要告白,其他國家則沒有這個傳統。

總的來說,社會上許多關於應否結婚的討論,都是在於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或者婚後有沒有自由這兩個討論,之所有如此對立的論點,某種度上是因為結婚是一種自古流傳的社會規範,如果不依從就會出現失範,雙方都會說服對方結婚/不結婚是最好的決定,再批評另一方的想法落伍或強顏歡笑,其實最重要的是尊重每個人生的選擇,即便是結婚,也不一定每對夫婦都會相敬如賓,正如單身者也不一樣每位都是現充,選擇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將你的選擇好好地經營下去,往後的過程比起選擇重要,這樣才不會後悔選擇了不婚或結婚的人生。